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红烛业明清师德师风笔墨珍藏展”暨“国学图书赠高校 圣贤经典励学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巡展活动第一站在我校举行

来源:宣传部 作者:马鹏发布时间:2015-05-18浏览次数:

5月18日,第39个“国际博物馆日”,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主办,河南省宋河老子国学教育基金会、河南大学聚协昌科举文化研究院、聚协昌博物馆承办的“红烛业明清师德师风笔墨珍藏展”暨“国学图书赠高校圣贤经典励学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巡展活动启动第一站在我校举行。

上午10时,传统文化进校园“红烛业明清师德师风笔墨珍藏展”暨“国学图书赠高校 圣贤经典励学子”启动仪式在我校明德楼A403会议室举行,河南省宋河老子国学教育基金会执行理事长、中共河南省纪委原副书记、河南省监察厅原厅长朱业祥,河南省宋河老子国学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共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正厅级巡视员刘本在,河南大学聚协昌科举文化研究院院长、聚协昌博物馆馆长郭鹏,我校党委书记周春辉,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苏炜出席启动仪式,我校党委宣传部、图书馆、机关党总支的同志参加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我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苏炜主持。

我校党委书记周春辉致开幕词,周书记代表中州大学全体师生对上级各部门对中州大学的关心及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河南大学“红烛业明清师德师风笔墨珍藏展”走进中州大学和河南省宋河老子国学教育基金会捐赠我校564册图书公益活动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预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巡展——走进中州大学活动圆满成功。

河南省宋河老子国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刘本在发言中说道:基金会的宗旨是弘扬中华文明,资助教育,回报社会。基金会成立五年来一直围绕这个章程、宗旨开展工作。根据十八大习总书记的讲话——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靠发展经济,同时也要靠中国的软实力。中国的软实力在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东方文明的经典是国学。一直以来,河南省宋河老子国学教育基金会以传承中华文脉,提升国民素质为己任,通过在校建立国学图书馆及相关文化教育设施等系列公益活动,促进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支持教育事业。最后,刘本在秘书长期望通过这次活动,通过与高校的交流,能够继承传统文化、弘扬国学知识、熏陶广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振兴梦、复兴梦而尽绵薄之力。

随后,河南省宋河老子国学教育基金会执行理事长、中共河南省纪委原副书记、河南省监察厅原厅长朱业祥与我校党委书记周春辉相互捐赠和颁发了国学图书(564册)和捐赠证书。

河南大学聚协昌科举文化研究院院长、聚协昌博物馆馆长郭鹏首先对能够参加此次活动表示非常荣幸。接着简单介绍了聚协昌博物馆的成立以及馆史。随后对于荣获国家教育部2014年“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全国高校特色展示项目的“红烛业明清师德师风笔墨珍藏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此次的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是第一期,主要通过展览的形式把传统文化与学校文化相结合,接下来还会开展更多的项目。最后郭馆长预祝这次活动成功,祝老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祝同学们学业有成。

启动仪式结束后,来宾们和学校领导一起到明德楼B座展厅参观了“红烛业明清师德师风笔墨珍藏展”和学校图书馆。

中原大地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此次展览是聚协昌博物馆从众多藏品中选取的从明清时期到民国时期的学生的课艺作业、旧时先生批改过的作业卷、大量古代科举考试资料、毕业照、毕业证等珍贵实物藏品数百件。每一件展品,都包涵着一位老师的喜怒哀乐,都蕴含着一段感人肺腑的师生故事;每一件展品,都折射着红烛精神的光辉,都彰显着尊师重教的要义。发黄的纸张、隽秀的字体、细致的批语,这些散发着年代气息、一笔一画完成的展品,充分反映出了学校治学的严谨和先生批改作业的细致与艰辛,体现了教师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的“红烛”精神。

让我们怀着虔诚之心、崇敬之情,随着这些穿越数百年的展品,一起走进那些不为人知又似曾相识的岁月,去感受那亲如父母的师恩师情,去感知那充塞天地的中华文化传统之风。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及“红烛”精神。

该展览活动将在我校持续展出一周时间。(文/王伟龙 楚青 图/马鹏)

传统文化进校园仪式现场

校党委书记周春辉致开幕词

河南省宋河老子国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刘本在发言

河南省宋河老子国学教育基金会执行理事长、中共河南省纪委原副书记、河南省监察厅原厅长朱业祥向我校捐赠国学图书

校党委书记周春辉向朱业祥颁发捐赠证书

河南大学聚协昌科举文化研究院院长、聚协昌博物馆馆长郭鹏发言

红烛业明清师德师风笔墨珍藏展现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