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文化与传播学院召开影视广告专业产学合作建设研讨会暨创新创业导师聘任会

来源:文化与传播学院 作者:武小鹿发布时间:2016-03-21浏览次数:

3月18日下午,文化与传播学院召开“影视广告专业产学合作建设研讨会暨创新创业导师聘任会”。学院特邀影视广告专业优秀毕业生、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郭淼、谢绒欣等九位业界精英与影视广告专业全体教师一起,就产学合作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设立创新创业“双导师制”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文化与传播学院书记刘滨滨、院长张帅旗、影视广告教研室全体教研室老师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九位专家与学院教师一起就相关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与会专家郭淼认为,现在各个行业都在进行细分,也要把广告教育进行细分,让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什么;要定期给在校生补充新知识;引进项目的意义在于让在校生知道以后自己要干什么,自觉主动地去学习。项目引进要有一个结果,这样才能保证会有项目进入。

在讨论高校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上,专家代表李锦认为,针对创新创业可以成立一个“创新创业基金”,一个企业的发展是需要大量的资金,针对一些有自主创业想法,而且发展前景良好的学生,导师团队可以给与行动上、资金上的支持。在国家政策层面上,专家代表谢绒欣指出,创新创业是当代社会发展潮流,国家和政府也非常重视,省内一些高校在“孵化器”、“众创空间”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创新创业不只是一种流行趋势,它更是一种思维,它的落脚点是学会怎样就业,怎样解决与社会脱节的问题。让学生在学历上无法出众的情况下,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使之成为特色。谢鹏鑫也认为,优秀毕业生要抛弃高姿态,回归学校,在实际操作方面出力,让在校生不再与社会、与广告行业脱节;给毕业生细分归类,做成一个完善详细的资料库,让利益价值共同化;可以把我们已经做过的或者新的项目拿出来,让在校生锻炼,将公司做的和学生做的进行整合分析,来培养学生的能力。赵富松提出可以定期举行类似于盛典的路演,让毕业生熟悉对方,增加彼此间的交集,也为学院毕业生提供一个交流平台。

在导师制问题上,曹瑞杰提出,培养学生的重心要放在“需”、“会”、“产”;学校在教育书本知识的同时,也可以请毕业生补充行业所出现的新兴事物;导师制可以将行业职业定位,来供学生选择,可以推行“1+N”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具体项目的实施是为了让在校生缩短与社会的差距。戚文杰认为要细化行业,整合资源,导师采用“点将制”,学生实施“优选制”。

专家们一致认为,在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专业面临着更加细化的分工和更加难得的发展机遇,这要求我们的人才培养必须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重大的改变和创新。人才培养如谢绒欣、冯乐民所说,要正心,要讲人性,要有工匠精神。构建产学平台、设立创新创业导师制、实现高校教育与社会职业上的有效对接是现代大学教育的必由之路。

会上,各位专家决定和我院共同建立完善毕业生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发展成立一个丰富而有效的创新创业导师库,为专业双导师制提供质量上乘的导师储备,为人才培养提供源源不断的项目来源,使学院的人才培养与专业实践和社会就业对接。

会后,刘书记、张院长代表学院感谢九位专家对影视广告专业建设的支持和关心,并正式聘任与会专家为影视广告专业建设委员会新一任专家和影视广告专业第一批创新创业导师,并颁发了聘书。(文/王花蕾、马敏、王彦 图/王彦)

研讨会现场

聘任创新创业导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