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下午,在博文楼会议室,受邀到我校开展题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的讲座。此次讲座由校科研处主办、文化与传播学院承办。文化与传播学院、特殊教育学院领导与文化与传播学院全体老师、特殊教育学院部分教师参加此次讲座。
鲁教授介绍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提出人才培养的创新是新建本科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实际需要。现如今,普通高校不适应社会发展和毕业生就业力不足等问题,表明高校人才培养与就业岗位存在较为严重的“学用落差”。为适应就业市场实际需要,新建本科向内涵式发展,走应用型本科的道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则是实现新建本科顺利转型的突破口。
鲁教授引用厦门南洋学院成功发展的实例,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从理念创新、实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介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的途径和内容。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鲁教授认为,为落实高校去行政化,首先高校要精简行政机构,切实使各部门干实事。教授及行政部门干部采取“三年一轮”全员竞聘的方式,以增强干部竞争力。允许教师创业,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在创业中进行实践教学。在如何看待学生方面,教师在“育人”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实施学生素质教育有三种途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其中,学校教育是中流砥柱。他指出“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差老师”。教师要从内心正确看待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校应注重学生社团建设。干部教师作为学生社团的指导老师,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学生工作方面,学校积极为学生搭建勤工俭学平台,实现勤工俭学与劳动教育相结合。面对高等教育资源不足与教育公平等问题,在创新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厦门南洋学院根据就业市场及行业需要,在专业设置及课程建设方面力争创新,开设了“调干”班、橱柜学院、见福店长班等作为创新实践的案例进行详细阐述。为实现校企深度结合,厦门南洋学院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厦门南洋学院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对我院今后的转型工作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最后,鲁教授提出学校工作中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全面培养学生,鼓励并支持学生创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向学校申请创业基金,帮助学生在初创期的发展。
讲座最后,张帅旗院长致辞并对鲁教授的经验分享表示衷心的感谢。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培养“做事型学生”而不是“考试型学生”。今后学院应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加强院际、校际学术工作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为学院教师的教学创新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提供更多方向,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多帮助。(文/王莹)

|
讲座现场 |

|
鲁教授精彩演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