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中国国际影视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冷冶夫在我校成功举办讲座

来源:文化与传播学院 作者:崔军彦发布时间:2014-12-17浏览次数:

12月12日下午,冷冶夫先生《微时代的微电影创作》交流讲座在中州大学活动中心一区二阶一举行。活动由文化与传播学院院长张帅旗主持,文化与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刘滨滨、副院长于书伟、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教研室主任张永强、文化与传播学院教师及电视节目制作、摄影摄像专业全体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冷冶夫,中央电视台著名编导、资深策划,中国多项电视奖评委、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纪录片研究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广播学院客座教授,《凤凰卫视》中文台节目策划人。冷冶夫先生20多年来共创作播出纪录片2000多部,创作的《伴》、《从化古民居》、《龙栖山传奇》等均在国际国内获得好评,作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三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中国电视奖、金鹰奖等国家级奖80多个,另有3部纪录片作品获得国际奖项。

冷冶夫先生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影视语言课,针对大学生的微电影创作要点进行了详细讲解。“要有一个以人物为主的好故事,不去故意阐述主题和创作目的”,同时冷冶夫先生认为,由于影视是以画面语言为主的片体,影视短片的创作要做到“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细节画面化。”冷冶夫先生告诉大家,影视是用来看的,不是用来听的,微电影的创作要注重画面的表达。随后,冷老师播放了精心筛选的短片、人类学纪录片,对影片的主题、影片拍摄手段技巧等进行了讲解。《油菜花开》是冷老师作为编导与在校大学生一起完成的,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好评。该片巧妙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的“电视剧”情节,使该纪录片被学界称为“试验纪录片”,被业界称为“真实电影”,成为多所大学的教材。冷老师讲道,纪录片是等来的、发现来的,是作者对被拍摄人生的感悟,是最主观的客观纪录,是用画面——这一世界性的语言讲述老百姓的故事。

冷冶夫先生表示将不遗余力的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中州大学的发展建设做出贡献,文化与传播学院院长张帅旗表示学生将以微电影创作为实践阵地,掌握学习更多的影视语言。最后,文化与传播学院师生与冷冶夫先生共同合影留念。此次活动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中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师生和冷冶夫先生合影

冷冶夫先生讲学微电影创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