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我校特殊教育学院教师参与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课题

来源:特殊教育学院 作者:发布时间:2021-03-12浏览次数:

在3月4日的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用手语“演唱”国歌,这一幕触动了广大观众,许多听障人士看到也格外激动。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会

我校特殊教育学院聋人教师周晓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课题组的主要成员之一,她与爱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仰国维老师(课题组负责人)一起经调研、试用、研讨等环节,研制出了首次以聋人手语使用者为主体的国家通用手语规范化最新成果,切实解决了聋人手语使用者规范、统一庄重地表达国歌的愿望。

2017年初,研制规范国歌手语方案的课题正式立项,该课题关系到全国千万听障人士共同的愿望,也关系到《国歌法》包括听障人士和残联在内的所有公民和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责任。课题立项后,中国聋协手语委立即组织全国部署,周晓宁老师就在这时加入了仰国维老师团队一起开展研究工作。

特殊教育学院教师与周晓宁老师的爱人仰国维探讨手语打法

我校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第一个创办聋人高等教育的院校,是我国最早设立手语翻译专业的院校,也成为课题组进行手语视频采集和手语翻译研究的主要场所,学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课题组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及时地提供了师资力量与教研场地,学院领导多次询问工作进展情况。

拍摄手语视频现场

在课题的进行过程中,课题组遇到了手语歌词和音乐节奏对配的难题。与音乐对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这个环节不过关,会直接影响国歌手语的可唱性和欣赏性。

周晓宁老师从事手语翻译专业教学工作十五年,对歌曲翻译中手语和音乐搭配较有经验。为解决与音乐配对的问题,她立即联系在手语翻译方面有研究的杨超然和方芳两位老师,组织了部分优秀学生拍摄制作听人手语版和聋人手语版两个国歌视频样片,通过比较两者的差异来找突破点。这一思路的提出,得到了仰国维老师的认可。周晓宁老师及师生们也感到责任重大,全身心投入工作,力求将视频方案做到一个能让大家满意的结果。

周晓宁老师纠正学生手语打法

由于手语的语法与汉语不全一致,所以通过翻译出来的国歌手语的语序跟原歌词有所不同的地方。虽然大家从小听国歌,对它的旋律以及每一段歌词的音乐都非常熟悉,但转换使用手语去表达,碰到不同语序的地方就很难适应这个音乐,此时对国歌音乐节奏的把握有点困难。于是周晓宁老师和两位资深手语翻译老师一起细心分析每个歌词,寻找和音乐对配不一致的地方。仰国维老师和周晓宁、杨超然、方芳三位老师一起研究试打,反复调整,手语模特多次排练磨合,不辞辛苦反复地试镜,最后拍出了两个比较理想的版本。

周晓宁老师与方芳老师进行词音配对

最后,通过网络、手机等途径,把视频方案样片向各省市地区各界相关人士征求意见。就这样,经过团队成员一年多辛勤的研究和拍摄,最终形成全国共识度较高的方案,成功打动了审议专家们。

2020年9月,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进行审议并原则通过。该方案经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同意,作为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发布,于2020年11月23日正式发布,2021年3月1日起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首次以听力残疾人手语使用者为主体,规范应用国家通用手语“唱”国歌,让听力残疾人切实体会国歌的真实内涵,从而和全国人民一同领略国歌激发民族爱国情感、催人奋进的巨大作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