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切实贯彻落实上级维护高校稳定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做好维护学校稳定的各项工作,创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现就进一步加强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维护高校安全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为广大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对于保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学校实现新的发展目标、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党委和行政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重要方针,始终把维护学校稳定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多年保持了学校的安全稳定。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影响学校稳定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多,而且十分复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学校稳定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世界政治、经济、金融形势变化所产生的全球化的负面效应以及以“西化”、分化国家为目的国际敌对势力对学校师生思想的影响和渗透;二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尤其是辅导员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形势的需要;三是学校后勤社会化管理所带来的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管理的脱节,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诸多的困难。四是随着学校规模扩大,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五是学校地处郊区,学校周边网吧、歌厅、商店及马路市场等信息、娱乐、经营场所迅速增加,社会治安环境不容乐观。六是“法轮功”及其他邪教组织和敌对分子不时的进行活动。七是互联网上的有害信息对校园稳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总之,学校巩固和维护持续稳定局面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要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加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特殊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以维护稳定的实际效果和工作成绩,推进学校的科学发展。
学校各学院、各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不稳定因素排查化解工作,努力发现和掌握影响稳定的苗头和隐患。认真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关系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集中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和突出治安问题,维护良好的治安秩序。一要建立例会制度。由学校维稳办牵头,每月定期召开一次维稳工作会议,梳理新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和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每季度对稳定工作情况作一次全面分析,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二要建立例行检查制度。抽调相关处室和学院定期针对教学园区、学生生活园区、学生外宿、校园周边环境及交通安全、消防、治安隐患等问题引发的不稳定因素进行重点排查和分析,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制定工作措施。三要集中排查。在重大节日、重要政治活动和敏感日,要提前做好矛盾纠纷的集中排查化解工作,提前防范,确保学校稳定。要加强情报信息收集、报送和研究,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动态性的信息反馈网络,及时收集和掌握可能影响校园稳定的新动向、新问题,一旦发生群体性事端和事件,要及时上报信息,依法果断、妥善处置,坚决把事态控制在校内,严防引发连锁反应。
学校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变被动为主动,变临时为平时,坚持“抓早抓小、工作在前、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到少出问题,不出大问题。通过构筑以“大排查”机制、“心理咨询”机制和“矛盾调解”机制为载体的维稳、综治工作平台,强化管理、积极防范,掌握安全和稳定工作主动权。
要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把学生管理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寓于管理服务之中。校党委保卫部、校保卫处要加强校园内部防控体系建设,对学校教学区、教学实验区、学生宿舍区等重点要害部位,实行分类及重点管理,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提高校园治安防控能力。要健全完善涉及广大师生安全的防火、防盗、防食品中毒、防多发性事故等安全制度,严格出入门卫制度,健全校舍使用、水电使用、校内交通安全、车辆安全管理及重点要害部位的管理制度。有关用人单位要加强对校内施工等临时务工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定期开展普查、登记。
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国基生活园区和南校区的联系和监管。制定对国基学生生活园区监管制度,建立联合检查监督制度,成立由学校保卫处、后勤管理处、学生处、校学生会及有关职能部门和国基生活园区共同参加的联合检查监督工作小组,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加强对国基学生宿舍安全用电和安全保卫的监管,保证宿舍各项安全管理的设施与措施到位。对学生宿舍电器的使用和出入宿舍严格规范管理,严防因电器使用不当或人员随意进出而引发失火、失窃等事故发生。由后勤管理处具体负责协调与国基生活园区的关系。一是加强对学生住宿监管,尽量做到按专业、班级集中住宿,特殊情况不能严格按班级集中住宿的,也要坚持按学院集中住宿。二是加强对国基学生食堂的监管,进一步强化卫生和食品安全管理,严防因管理上的漏洞,造成食品不卫生、不安全事件。一旦发生此类问题,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对南校区全面负责的单位要针对南校区学生公寓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公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学生在住宿、用水、用电、饮食、防火、防盗等方面有章可循,严格执行社会人员进入公寓登记制。要建立健全安全工作检查制度,做到全面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发现事故隐患要及时上报并下达整改通知书,责成有关人员及时进行整改。
加强学校思想文化阵地管理。学校教务处要严格教育教学纪律,严禁在课堂上散布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错误观点言论。学校党委宣传部、校科研外事处要加强对学校举办的各种论坛讲座、校报校刊、校园网络等重点环节的管理,规范学校涉外学术交流活动,同时严格按照有关外事活动管理条例,做好外籍教师的管理工作。
校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要加大学校保密工作力度,成立由书记、校长任组长的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严格执行《中州大学关于加强保密工作的意见》,认真做好保密纪律教育,加强对涉密载体的管理,杜绝学校失、泄密事件发生。要严格落实校院两级和辅导员值班制度,加强对值班工作的监督检查,值班期间不得空岗、漏岗,未经允许不准私自替岗,值班期间保证信息渠道畅通,坚持实行每周值班情况通报制度,对突发事件要及时汇报、及时稳定、及时处理。
对所有违反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管理规定的行为和个人,将分别按照有关管理规定由学校严肃处理。
四、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党委及各党总支、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团委、学生处等要进一步加大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力度,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切实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广大师生辨别是非、抵御各种错误思潮和危险信息的能力;坚持教育与服务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认真研究和解决师生反映强烈的学习、生活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等方面的问题。要大力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校园氛围。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广播、校报等媒体积极作用,围绕校内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各种突发事件和各种文化现象,加强舆论引导,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表明我们的态度和处置意见。防止有害信息在网上散布和传播,使网络成为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平台。
党委学工部、各学院和有关处室要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调研,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患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配合家长积极治疗,并将情况及时上报学校。
五、加强维护安全稳定工作队伍建设,切实做好维护安全稳定的基础工作。
学校要把维护安全稳定工作的重点放到加强组织建设和基础工作上。加强党政领导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三支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要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认真解决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以稳定辅导员队伍。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完善维护安全稳定的基层组织网络。加强学校安全保卫队伍和安全设施建设,开展队伍培训和应急演练,为学校和师生提供全方位的综合安全服务。强化师生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师生守法自律意识,有效预防违法违纪行为。充分发挥学校团组织、学生社团以及学生骨干在维护高校稳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由校院两级学生会组成的安全防范自我教育管理机构;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强化学生自我安全稳定的意识;建立由校院班三级组织构成的学生信息沟通渠道,及时反馈校园内有关安全防范信息,形成共同关心、全员参与的维稳工作局面。学校财政要对每年开展的法制教育、消防教育、反传销教育等各项安全教育活动给予一定的经费保障。
六、净化校园环境,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力度。
创建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是保证学校安全稳定的重要条件。校园内严格禁止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营销活动,严格禁止悬挂、播报、散发商业广告。各学院、团委、学生处及学生社团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在指定地点、位置和活动时间内悬挂、摆放和设置与活动有关的条幅、展板和摊点。
学校保卫处要严格消防制度、门卫制度等各项安全保卫措施,加强对校内各种车辆停放的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校园内不发生或少发生安全事故。
学校要在全力保持校园稳定的同时,积极主动地与当地政府和周边兄弟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协调好与各方有关部门的关系,配合公安、工商、城管、卫生、文化等部门,切实加强对校园门口及周边文化娱乐商业场所的管理,特别要解决好校园门口摊点及交通混乱、影响师生人身安全的问题,依法严厉打击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敲诈勒索、“两抢一盗”、涉黄涉毒、校园暴力、非法传销等违法犯罪行为,共同做好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增强广大师生的安全感。
七、深入开展防范和抵御渗透教育,妥善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
要加强对防范和抵御渗透教育工作的领导,认真做好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荣辱观教育,揭露各种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政治图谋,提高广大师生的政治鉴别力和对各种腐朽思想的免疫力,筑起防范敌对势力渗透的思想长城。加强对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增强师生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与支持,巩固学校思想阵地。
对校园网络和网络信息要严格安全管理制度,禁止反动的黄色、暴力等不健康信息在网上传播,同时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不下载、不传看危害国家安全的网上信息,对重要情况和重要信息要及时、准确、全面上报。对于违反校园网络管理规定和网络纪律的人和事要严肃查处。
建立安全稳定突发事件的应对预案,学校一旦发生突发群体性事件,要按应对预案的处理程序,依法果断、妥善处理,全力把事态控制在校内,严防学生走出校园,引发连锁反应。在处置工作中,要坚持思想教育在先、法治教育在先,依靠学校党团组织、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教师和学生骨干开展工作。学校保卫处要加强学校及周边地区的外围控制,防止社会闲杂人员及不法分子混入校园滋事。
做好维护学校稳定工作的意义重大、责任重大。要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具体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反应迅速的学校稳定工作网络系统和防控系统。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是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学院党政一把手及各部门负责人是学院及部门安全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落实安全稳定工作领导分工包点制度,学校领导对所联系学院负责,学院领导对分包年级负责,教职工要对班级和学生个人负责。要通过“四查”,即查思想是否重视、查作风是否扎实、查措施是否到位、查制度是否完善,真正发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实际问题。
学校与各部门签定安全稳定责任书,强化安全稳定工作责任机制,明确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实行维护安全稳定工作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出事故、谁承担责任”的原则。对出现安全稳定重大问题的单位和个人实行一票否决,不能正常参加评先、评优、晋级,对重大刑事案件由司法机关处理。
要建立健全舆情研判机制、应急管理处置机制、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稳定工作预案,构筑统一、高效、灵敏的应急处置平台,确保维护安全稳定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实现维稳和安全工作的长效管理。对由于责任制不落实而造成重大安全稳定事故的有关责任人,将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及有关管理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至关重要,各学院、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牢牢把握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主动权,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深入扎实地做好维护安全稳定和综合治理工作,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