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通知

 学校概况 
 教学机构 
 教辅机构 
 管理机构 
 师资队伍 
 图书馆 
 招生就业 
 智慧校园 

内网通知
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内部新闻通知>>内网通知>>正文

中州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试行)校政字[2009]17号
2009-02-27 12:00 谭立新  教务处   (点击:)
[文章下载]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特制定中州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

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巩固既有优势、狠抓薄弱环节,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

建设目标

1. 通过质量工程的实施,使我校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校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基本形成;

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机制创新取得突破,各专业的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显著提高;

3. 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充分发挥质量工程建设在教学改革中的示范带头作用。

4.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结合更加紧密;

5. 学校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健全;

6. 在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以人才强校战略为指引,进一步发挥我校的特点和优势,使人才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争创省级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特色院校。

建设内容

一、重点专业建设

1.建设目的

本项目的实施,旨在根据我校办学目标和办学定位,认真梳理、总结我校近30年办学经验,大力培育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专业,加大建设力度,明确各专业的个性化发展目标,逐步形成专业品牌,使重点专业的建设在本校及区域人才培养中发挥示范性、引领性作用,带动我校相关专业群建设。

2.建设内容

重点专业建设要选择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专业点或具有优势办学基础、未来若干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兴交叉专业进行重点建设。每个重点建设的重点专业要根据学校的总体定位,充分考虑本专业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的情况,科学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深入改革教学内容、努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实践和动手能力培养,在发挥专业优势和办出专业特色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跨入我省高校相关专业的前列。

3.实施办法与步骤

学校计划三年内,在各院申报、建设的基础上,择优重点建设6个校级重点专业、2-4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重点专业由各学院首先申报校级立项,经专家组评审,由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批立项,建设实施。建设期3年。

4.经费预算

本项目预算经费270万元,每个校级重点专业每年资助15万元。

二、精品课程建设

1.建设目的

充分利用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为基础,形成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精品课程体系,推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规范课程教学管理。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来带动全校的课程建设,引导各院进行课程内容改革和建设,形成优质教学资源,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全面共享。

2.建设内容

精品课程的主要建设任务包括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建设、机制建设等6个方面;用信息化技术与手段实现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实训)以及教学文件与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为我校及河南地区乃至全国同类院校的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

3.实施办法与计划步骤

本项目分两步:一、各院(部)先期申报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立项批准后,学校投入经费进行建设;二、省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和推荐原则上在校级精品课程中遴选,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和推荐,原则上在省级精品课程中推荐。课程应体现高职高专的办学定位和教学特色。

三年内,力争建成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1-2门省级精品课程,每年评出3-5门校级精品课程。所有级别的精品课程采用学院先行建设、择优推荐的方式进行。

校级精品课程由各学院(部)首先申报校级立项,经专家组评审,由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批立项,建设实施。建设期2年。

4.经费预算

本项目预算经费30万元,每门校级精品课程学校每年支持经费1.5万元,包括建设补助费和维护升级费。

三、教学团队建设

1.建设目的

本项目的实施,旨在认真梳理、总结我校办学特色,通过建立团队合作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建设内容

根据我校情况,从2009年起,每年建设2-4个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校级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撰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等工作。

3.实施办法与步骤

该项目采取各学院(部)先行建设,学院(部)择优推荐,经学校评审、立项补助建设经费的方式进行。省级级教学团队的申报和推荐,原则上在校级精品课程中推荐,国家级教学团队原则上在省级精品课程中遴选。2009年起全面展开校级团队的申报和建设工作,从中积累经验、发现优势与不足,为申报省级、国家级教学团队打基础。

校级教学团队由各学院(部)申报,经专家组评审,由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批立项,建设实施。建设期3年。

4.经费预算

本项目预算经费50万元,每个校级教学团队,学校资助6万元。

四、教材建设

1.建设目的

本项目的实施,旨在鼓励教师与企业(行业)合作开发课程,积极编写新教材、做好高质量教材的推广和新教材的选用。通过推广使用新教材,改变教材内容陈旧、单一的现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建设内容

按照“坚持分类指导、坚持多样性、坚持新编与修订相结合、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学校将组织规划和编写适合我校各专业培养目标以及高职高专使用的各种形式(纸质、电子等)的教材,包括新编教材和修订教材。

组织开展教材评审、评价和选用机制的研究工作,健全、完善教材评审、评介和选用机制,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

3.实施办法与计划步骤

各单位申报立项,专家组评审,由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批立项。力争三年内达到教材立项20部以上、正式出版教材20部。

4.经费预算

本项目预算经费15万元。校级规划教材立项每项资助0.5万元。

五、校内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

1.建设目的

本项目的实施,旨在加强实验(训)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实验(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推进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建设和管理机制改革,使实验(训)教学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加强资源调配,做到资源共享。

2.建设内容

校内示范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根据培养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的需要,不断改善实验(训)和实习教学条件,提高实验(训)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率。同时,要在实验(训)体系的构建、实验(训)内容的开放、实验(训)室的建设和管理、实验(训)室的开发和使用、实验(训)教学人员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建立科学规范的制度,力争建设成为具有辐射和引导作用的创新性实验(训)基地,并努力申报国家、省、市级示范性实训基地。

3.实施办法与步骤

由学院申报立项,学校资助进行建设,邀请校内外专家指导并验收。每年立项3-5个校级示范性实训基地项目。省级级示范性实训基地的申报和推荐,原则上在校级示范性实训基地中推荐,国家级示范性实训基地的申报和推荐原则上在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中遴选。

校级示范性实训基地由各学院(部)申报,经专家组评审,由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批立项,建设实施。建设期3年。

4.经费预算

对校级示范性实训基地项目,学校每年资助建设管理经费1万元。本项目预算经费1000万元。

六、教学改革研究工程

1.建设目的

实施教改研究工程目的是进一步推动和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高,进而培养出适应郑州市、河南省乃至全国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发展需要的、面向21世纪的各类高技能人才。

2.建设内容

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内容主要是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另行申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及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的改革和建设,项目应根据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紧密结合我校办学经验和特点,进行综合研究与实践。

3.实施办法与步骤

各院(部)先期申报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立项批准后,学校投入经费进行建设;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原则上在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遴选。

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由各学院(部)首先申报校级立项,经专家组评审,由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批立项,项目完成期2年。

4.经费预算

本项目预算经费15万元。教育教学改革立项一般项目每项资助0.3万元,重大项目每项资助1万元。

附件:

二○○九年二月二十二日

主题词:教学质量 教学改革 实施方案

主 送:学校各部门

中州大学印发 2009年2月27日

共印6份

上一条:有关外国语学院2009届毕业生上报实习单位的通知
下一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共谋中州大学美好明天
关闭窗口

English Version网站地图  Copyright © zzut.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8023514号-3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制作维护  邮箱:xxzxbgs@zzut.edu.cn

学校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英才街18号 邮政编码:450044   统一服务热线:400-6822800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微信